“月球嫩芽”破土而出!嫦娥四号“月宫种菜”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图片
腾讯科技讯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今天(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根据资料显示,这是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的成果。
“月面微型生态圈”长什么样子?
图片
嫦娥四号科普载荷实验生长箱
另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月面微型生态圈”类似一个圆桶,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由铝合金制作,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培养基、制冷片、加热片、照相机以及控制元器件等多种物品,加上外面的保温壳总重量共3公斤。科学家在这个小空间里创造动植物生长环境,实现生态循环。在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下,“月面微型生态圈”内将保持1到30摄氏度,以及适当的湿度,并通过光导管引进月球表面自然光线,创造植物生长环境。
图片
“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工作原理图
通过“桶盖”的光导管导入月球光线,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昆虫卵则会生产出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和粪便等垃圾,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低重力、强辐射条件下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开花的全过程,或虫卵孵化、幼虫成长发育、破茧成蝶,验证月球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月面微型生态圈”登陆月球的100天时间里,它将实现自身的微型生态循环。
植物生根发芽,开出月球表面第一朵花。同时,马铃薯还可作为人类太空生存食物来源,其实验价值更加重大。蚕卵则将在生态圈中完成虫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和破茧成蝶的完整生命周期。
最遥远的小生态圈
与去年NASA空间站开出的外太空第一朵花不同,本次“月面微型生态圈”实验位置距离地球38万公里,比离地30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遥远得多,所处月面环境也比国际空间站内部复杂得多。
“月面微型生态圈”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更新表示,这项实验极具突破性,对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