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手枪

比利时、美国制造系列手枪
收藏
0有用+1
0
勃朗宁手枪(英文:Browning Pistol [7]),是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比利时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FN)及美国柯尔特、雷明顿公司制造的系列自动手枪 [1]
勃朗宁手枪M1900型口径7.65毫米、枪长203毫米、枪管长142毫米、子弹7.65×17毫米、枪重907克、枪口初速318米/秒、上弹方式为10发单行插入式弹匣。勃朗宁手枪,采用自由枪机的方式,是轻武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此方式的手枪 [15-16]
勃朗宁手枪M1900型于1900年获得许可授权开始制造,随后发展出多种型号的系列手枪,包括军用手枪、警用手枪和袖珍手枪,口径有6.35毫米、7.65 毫米和9毫米,手枪的自动方式主要有自由枪机式枪管短后坐式。勃朗宁系列被比利时、美国军方选用为制式手枪,并装备世界上多个国家 [15-16]
中文名
勃朗宁手枪
外文名
Browning Pistol [5]
研制时间
1900年 至 1922年
研制企业
比利时FN国营、美国柯尔特、雷明顿公司
设计师
约翰·摩西·勃朗宁
制造国家
比利时、美国
兵器类型
手枪

发展沿革

播报
编辑

历史背景

  • 童年兴趣
约翰·摩西·勃朗宁
约翰·摩西·勃朗宁1855年1月出生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镇。从祖父开始,其的家族就从事枪械销售和改装。勃朗宁出生时,父亲已经在当地开了三年枪铺,远近闻名。勃朗宁没上过什么学,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枪铺里,把枪当玩具,培养了浓厚的兴趣。
勃朗宁的童年玩耍时光7岁时正式结束。那一年,他的父亲要求他在自家枪铺中打工,同时学习最基本的工程设计、枪支制造原理以及枪械修理。为了避免小勃朗宁产生乏味感,父亲还鼓励他尝试创新。13岁时,勃朗宁造出第一支枪。虽然该支枪简陋得只能称为“火器”,但父亲还是给予他热切的鼓励 [2]
  • 初期坎坷
1879年父亲去世后,24岁的勃朗宁和弟弟马修·勃朗宁“升级”了家族枪铺,创办“勃朗宁枪械制造厂”。很快,他设计的后膛装弹单发步枪获得专利,开始在自己的厂子里批量生产。勃朗宁的步枪引起了当时美国军方最大的枪械供应商温彻斯特公司的注意。该家公司派出代表与勃朗宁接触,并买了一支单发步枪送回总部评估。最终,勃朗宁的设计打动了公司副总裁。于是,温彻斯特公司花8000美元买下枪支专利并达成合作协议:勃朗宁只负责设计,温彻斯特公司的枪械工厂负责生产 [2]
一开始合作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勃朗宁设计出多种型号的步枪和猎枪,并在军用武器设计领域崭露头角。然而,1898年勃朗宁头脑中朦胧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他认为,枪支射击时爆发的火药动力不仅可以推动弹头飞行,而且还应该可以完成抛出弹壳、上弹等一系列动作。但单发射枪支浪费了该种宝贵能源。如果能妥善加以利用,无疑会大大提高枪支的射速。
基于该种理念,勃朗宁设计出一款五连发霰弹枪,并要求温彻斯特公司修改付费合同。按原先的合同,温彻斯特公司只需在设计完成时一次性向勃朗宁支付一笔费用就可以买断专利。勃朗宁认为不合理,要求修改为按实际销售量抽取费用。经过计算,他知道该种建立在销售量基础上的收费能带来比原先更多的收入。温彻斯特公司当然拒绝了勃朗宁的要求。
恰在那时,雷明顿公司向勃朗宁伸出橄榄枝。勃朗宁于是中断了与温彻斯特的合作,准备与雷明顿建立联系。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勃朗宁满心欢喜地等待新合同的到来时,雷明顿的老板突发心脏病去世,新老板对勃朗宁的连发武器不感兴趣。勃朗宁面临失业 [14]
  • 赴比合作
正当勃朗宁在国内苦寻机会不得时,比利时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FN)的一位代表来到美国。当时,该家公司在比利时新步枪项目的竞争中败给了德国毛瑟公司,正处于倒闭的边缘。他们派代表来美国是准备考察自行车的生产,打算以后改行生产自行车。于是,失意的勃朗宁和失意的FN公司代表在一家酒吧中偶遇。
听了勃朗宁对连发霰弹枪的阐述后,FN公司的代表立刻来了兴趣,他意识到该种武器将在欧洲拥有美好的前景。双方一拍即合:勃朗宁前往比利时,FN公司聘请他为首席枪械设计师 [3]
  • 推出枪械
1902年3月24日,FN公司与勃朗宁签订生产合同,开始正式生产“勃朗宁五发霰弹枪”。该款绰号“驼背”的武器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实现自动装填的霰弹枪,很快便热卖欧洲市场,几乎供不应求。比利时警察和军队都成为它的忠实用户。1905年,勃朗宁带着从FN公司订购的1万支五连发霰弹枪衣锦还乡,立刻引发了一场抢购风潮。
除了霰弹枪,勃朗宁还设计了火力更为凶猛的重机枪。美国军队1895年装备的第一款真正的机枪就是他设计的M1895式重机枪(绰号“土豆挖掘机”)。据说设计该枪的灵感来自勃朗宁的一次狩猎。1889年秋,他在犹他州大盐湖附近的沼泽地打猎时,枪口喷出的气流吹动草叶,使他意识到可以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完成机枪的供弹、抽壳等动作。M1895式重机枪在美西战争中显示出强大的火力,但到一战时已经相当破旧。勃朗宁又设计出其替代品M1917式重机枪。事实证明,该枪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武器,故障率低而且火力猛烈,美军在极短时间内订购了大量M1917式重机枪 [3]
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

研制进程

在设计重火力武器的同时,勃朗宁也没有忽略手枪市场。
19世纪末期,一些武器生产公司固执地认为转轮手枪是手枪市场的主流。但由于结构问题,转轮手枪射速低,初速慢。勃朗宁设想如果能把步枪的连发原理应用到手枪身上,设计出初速更高、射速更大的自动手枪产品,无疑会非常有卖点。
FN公司在大批量生产“勃朗宁五发霰弹枪”的同时,倾力支持勃朗宁研制自动手枪,最终问世的就是M1900自动手枪。该款手枪简单耐用,在当时几乎无可挑剔。虽然没能成为标准军用手枪,但定型后的十几年间生产了100多万支,深受军官喜爱。在中国,枪迷们在谈论手枪时素有“一枪二马三花口”的说法,其中的“一枪”指的就是M1900。因该枪身及握把贴片上刻有手枪图案,故而国人形象地称其为“枪牌撸子”。1909年,朝鲜抗日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用的就是“枪牌撸子”。
勃朗宁回到美国后又设计了M1911手枪并很快成为现代手枪的设计标准。该款手枪1911年成为美军制式装备后,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到1986年才退役,创下手枪服役时间最长纪录。
勃朗宁是位不知疲倦的枪械大师,从七岁开始学造枪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休息。
1926年,已年逾古稀的他不听家人劝阻,执意不肯退休养老,仍然在儿子的枪械设计室工作。当年11月26日,他的设计室的制造台前研究一款自动手枪时突然倒地,从此再也没能醒过来 [10]

技术特点

播报
编辑

总体设计

自从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推出以来,已经经历过由国营赫斯塔尔(FN)的不断改进。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最初具有两款型号:一种是装有固定式瞄准具的“普通型”,另一种是具有可调节式切线式表尺的“照门可调型”,后者还配有开槽式握把用以将木制枪托装在握把凹槽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商业版本仍然可以使用可调节照门,但是枪托连接槽已经在二战期间被取消了,连带枪托式枪套并在同时停止生产。
1962年,其设计进行了修改,以外置式抽壳钩取代内置式抽壳钩,以提高其可靠性。现今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有更多瞄准具种类选择,例如使用者改为三点式夜间战斗瞄准具
标准型大威力手枪使用的是单动操作式设计,并且装上了手动保险机构。与现代的双动操作半自动手枪不同的是大威力手枪的扳机与击锤并没有联动关系,因此不能实现扣扳机待击。如果一把双动操作手枪的击锤拉下子弹已经装填在膛室内和已经装填了弹匣,使用者只需简单地扣动扳机手枪即可发射。
与此相反,一把单动操作式手枪在该种状态以下发射第一发以前必须以拇指人手拉下或是通过拉动套筒到后方并且释放它。如果在上膛以后携行时必须关上保险因此,在常见的M1911手枪和大威力手枪上使用该种携带模式时通常都会将击锤待击并且关上保险 [12-13]

枪机机构

与许多其他勃朗宁手枪设计一样,勃朗宁大威力手枪采用了枪管短行程后座作用操作原理和枪管摆动式闭锁机构枪管和套筒最初会受到后座力而后移直到枪管膛室下方的一个凸耳装置解锁使枪管与套筒分离与勃朗宁设计的早期型柯尔特M1911手枪不同的是,枪管并非由铰链的牵引下垂直摆动闭锁和开锁的而是由穿过枪管以下的手枪底把和在枪管最后面的膛室部分下方的底把开闭锁凸耳的插槽的硬化套筒连接栓轴来实现。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有两个缺陷:标准型的扳机扣力很重,尤其是对于作为一把单动操作手枪而言更为重要。该缺点是由于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弹匣保险所导致的,该弹匣保险最初是根据法国陆军在1935年的要求而增加的。标准型大威力手枪的弹匣保险连接到扳机,并且由弹匣表面将柱塞向上压顶释放,使扳机连杆重新与阻铁杠杆头部连接上。该弹匣上的柱塞动作增加了其扳机扣力上的张力,以及具有该功能而增加了的阻力的所需力度。
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完全移除该弹匣保险(该种方法会导致手枪的保修期失效),或是在保险柱塞和弹匣之间的表面都抛光处理,售后市场的扳机簧也可以降低张力,从而解决扳机扣力问题。
除此之外,击锤在压下时,有可能会“咬”中使用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是由于击锤上直齿圆柱形所施加的压力,或是击锤柄部和握把背部顶端之间捏著所造成。许多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使用者为了解决该个问题通过改变或以尺寸较小的击锤取代原来的击锤,或是通过学习如何持有手枪,以避免受伤。虽然该种常见的投诉与柯尔特“政府型”自动手枪的商业型号的直齿圆柱形击锤相类似,它的军用型号所具有的、更像是柯尔特“指挥官”紧凑型M1911使用的一种较小型、圆形“毛边”型击锤却没有该问题。
尽管如此,该把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大容量可拆卸式双排弹匣的军用型手枪。其新设计的可拆卸式双排弹匣结构上为子弹双排左右交错排列能够装填13发9×19毫米手枪子弹,容量增加为柯尔特M1911的近一倍作为一把军用型手枪而言是非常理想的 [1] [12-13]
勃朗宁系列手枪

性能数据

播报
编辑
勃朗宁Hi-Power手枪参考数据
基本参数
口径
9毫米
子弹
9x19毫米Parabellum弹
枪重
882克(空弹匣)
枪长
200毫米
枪管长
118毫米
弹匣容量
13发子弹
性能参数
枪口速度
350 m/s
枪口能量
500焦耳
弹匣容量
13发
有效射程
50米
杀伤射程
50米 [9] [11]

衍生型号

播报
编辑

M1900

比利时勃朗宁M1900型7.65毫米手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的手枪,并获得专利,是世界上第一种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的手枪。1900年,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获得生产特许权并开始制造,该手枪被比利时军队列为制式手枪,枪的全称为:勃朗宁M1900型7.65毫米手枪。该种手枪在解放前流入中国较多,在中国被称为“枪牌手枪”。
勃朗宁M1900手枪由枪管、套筒、握把和弹匣组成,发射7.65毫米半突缘式勃朗宁手枪弹。枪管有6条膛线导程约230毫米。套筒前端设有准星,后端有“V”形缺口照门。套筒前部有平行的上下两孔,上孔容纳复进簧,下孔容纳枪管,击针等部件在套筒后部。
M1900的自动过程是: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同时也推套筒向后,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并压缩复进簧。套筒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张,套筒复进,将次发弹推入弹膛,击针尾端则被击发阻铁所阻停止前进手枪呈待击状态 [5] [12-13]
勃朗宁M1900手枪勃朗宁M1900手枪勃朗宁M1900手枪
M1900手枪

M1903

1903年,比利时FN国营兵工厂生产了勃朗宁设计的一支口径为9毫米的手枪,定型号为M1903,同年出现于欧洲市场。M1903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发射机构带有控制联杆,用于防止早发,弹匣容弹量为7发。该手枪发射勃朗宁设计的9毫米勃朗宁手枪长弹 [7] [12-13]
勃朗宁M1903手枪勃朗宁M1903手枪
勃朗宁M1903手枪

M1906

1904年,勃朗宁以M1903为基础,开发出了第一支袖珍型(Pocket Model)自动手枪——M1906,发射6.35×15.5毫米半底缘自动手枪弹(0.25英寸ACP),并于1906年正式投产。其成功设计使之成为后来大多数袖珍自动手枪的“典范”和“模板” [12-13] [17-18]
勃朗宁M1906手枪

M1910

M1910手枪,是由约翰·布朗宁为比利时国民制造公司(FN)Herstal开发的。1910型是在两种子弹的基础上开发的,也是由布朗宁设计的7.65毫米口径的布朗宁手枪,也称为.32ACP。该枪在布朗宁1900型手枪、以及9毫米布朗短手枪(9x17毫米),也称为.380ACP,是1908年为柯尔特/布朗1908型手枪开发的 [6] [12-13]
勃朗宁M1910手枪勃朗宁M1910手枪
勃朗宁M1910手枪

M1911

M1911手枪(45手枪)是一种在1911年起生产的.45 ACP口径半自动手枪,由美国人约翰·勃朗宁设计,推出后立即成为美军制式手枪并一直维持达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经是美军在战场上常见的武器,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以及波斯湾战争
1940年美国军方对M1911正式命名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而对1924年推出的改进型M1911A1则命名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A1”,越战时期的M1911A1又改名为“Pistol, Caliber .45, Automatic, M1911A1”,在整个服役时期美国共生产了约二百七十万把M1911及M1911A1(不包括盟国授权生产),很可能是历来累积产量最多的自动手枪。M1911系列亦是约翰·勃朗宁以枪管短行程后座作用原理来设计的著名产品,其各种特点也影响着其他在二十世纪推出的手枪。M1911的总产量超过250万把,是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手枪 [8]。勃朗宁回到美国后又设计了M1911手枪并很快成为现代手枪的设计标准。该款手枪1911年成为美军制式装备后,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到1986年才退役,创下手枪服役时间最长纪录 [10] [12-13]
勃朗宁M1911A1手枪勃朗宁M1911A1手枪勃朗宁M1911A1手枪勃朗宁M1911A1分解图
勃朗宁M1911A1手枪

M1922

M1922自动手枪,有7.65毫米和9毫米两种口径,分别使用7.65x17毫米勃朗宁自动手枪弹和9x17毫米勃朗宁自动手枪弹。FN M1922自动手枪实际上是“花口撸子”的变形枪。其结构基本相同,绝大部分零件也都一样,只是加长了枪管和握把,弹匣容弹量有所增加。为了适应军方的需求,有的FN M1922自动手枪还在握把的左后侧下角加上了保险带环。FN M1922自动手枪的准星与可调方向照门也传统地凸起在枪面之上。因此,这支大“花口撸子”很快就被荷兰、比利时、南斯拉夫、丹麦、法国等欧洲国家列为军用制式手枪 [4]
勃朗宁M1922手枪勃朗宁M1922手枪
勃朗宁M1922手枪

Hi-Power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英文:Hi-Power,译文:大威力)是一把由美国约翰·勃朗宁作基础设计、迪厄多内·塞弗和比利时赫尔斯塔尔的国营赫斯塔尔改进及完成、以及FN生产的单动操作式半自动手枪,发射当时欧洲威力最强大9×19毫米手枪子弹。勃朗宁是在1926年开始设计该枪,其自动方式是枪管短后坐式,击发后,枪管和套筒扣合在一起后坐一定距离后,枪管和套筒解脱,枪管再向后运动少许便受到限制,而套筒继续后坐。其枪膛闭锁是通过枪管在垂直面内的起落来实现的;击发机构采用外露击锤式;发射机构有一推杆,它仅在弹匣被插入时才起作用,只能进行半自动射击。该枪设有防偶发和防早发保险机构 [11] [12]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是参与法国军队要求一种新型军用手枪,大容量(法语:Grand Rendement)或称为大威力(法语:Grande Puissance)而设计,法国军方的要求是:武器尺寸必须是紧凑的,供弹具容量至少装填10 发子弹一个弹匣分离装置(配用可拆卸式弹匣),具有外置式击锤,具有装在表面的手动保险火力强大而且分解和重新组装简单,能够杀死在50米(54.68码)以内可以看到的任何人。其最后的标准要求是发射的子弹口径为9毫米或更大,弹头质量约8克,而枪口初速为350米/秒(1148.29英尺/秒),而且总重量全控制在1千克(35.27盎司,2.2磅)。
比利时国营赫斯塔尔(FN)委托约翰·勃朗宁设计符合种种规格的一个新型军用手枪。但由于勃朗宁以前已经把他设计成功的M1911美国军用半自动手枪的枪械专利卖给了柯尔特公司,因此当时勃朗宁被迫绕过M1911的专利并且重新设计一把全新的手枪。
1922年,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研制出两种采用不同原理的原型枪,而该把手枪亦在1923年6月28日向美国方面申请专利,并且在1927年2月22日正式授出。其中一种采用简单的反冲作用原理设计,而另一种则是后膛闭锁及枪管短后坐原理设计。两把原型枪都使用了新设计的双排左右交错排列式弹匣设计(由设计师迪厄多内·塞弗所设计)以增加弹匣容量超过10发而另一方面又不会过度增加手枪的握把尺寸或使弹匣的长度突出太长。
经过国营赫斯塔尔方面比较以后,认为采用后膛闭锁及枪管短后坐原理设计更为适合,于是在选择了后一种原型枪的设计以后再作出进一步研制和测试。改进型在原型枪的基础上缩短长度,并增加了外置式击锤、击针、手动保险和弹匣保险简化其分解步骤,并且由16发双排弹匣供弹。国营赫斯塔尔公司在1925年把该设计的原型枪提供给法国陆军凡尔赛评审委员会方面并且进行的多次试验,并且再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1928年,柯尔特公司原有的M1911手枪的相关专利均已期满,于是塞弗便把许多以前为柯尔特的专利特征与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加以整合了,由此推出了塞弗-勃朗宁M1928原型枪。该个型号的分解步骤与M1911手枪相似使用了M1911手枪的可拆卸式枪管衬套和分解程序。
到了1931年,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设计基本定型,改用缩短的13发可拆卸式双排弹匣,弯型后握把背部和把可拆卸式枪管衬套与套筒整合为一个整体。1934年,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设计已经完成并准备好投产。它最先在1935年被比利时军队采用,并正式命名为勃朗宁P-35。不久之后,比利时警察也开始装备该手枪,然后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装备该手枪。
然而,法国军队最终却决定不采用该手枪,反而改为采用设计概念相似但是不论口径和弹匣容量都较小的Mle.1935手枪,大威力手枪是其中一把在推出以后的时间内最广泛使用的军用手枪,曾被50多个国家的武装部队所使用。
手枪被命名为“大威力”(Hi-Power)的意思是指该枪所采用的可拆卸式双排弹匣的容量是13发,再加上膛内的1发,几乎是当时同时代设计的手枪子弹容量的两倍,例如鲁格手枪毛瑟1910手枪。大威力手枪通常被简称为“HP”(“Hi-Power”或“High-Power”的简称)或是“GP”(法国人的名称:“Grande Puissance”的简称)。正是因为该把手枪最初于1935年推出,因此经常又被简称为“勃朗宁HP-35”、“GP-35”、“P-35”或是“1935型”。它在比利时和爱尔兰服役时,有时又被称为BAP(英语:BrowningAutomaticPistol,意为:勃朗宁自动手枪),但甚至是在比利时整个手枪系列仍然最经常被统称为“大威力” [9] [12]

服役动态

播报
编辑

广泛列装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M1911进行仿造,其总产量超过250万把,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手枪 [1] [10]
M1911手枪从1911年起生产,由美国人约翰·勃朗宁设计,推出后立即成为美军的制式手枪并一直维持达74年(1911年至1985年)的服役期。M1911曾经是美军在战场上常见的武器,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以及波斯湾战争 [8]
勃朗宁M1922型手枪研制投产后,被荷兰、比利时、南斯拉夫、丹麦、法国等欧洲国家列为军用制式手枪 [4]

多国研制

  • 美国制造
美国制造的勃朗宁手枪被称为柯尔特-勃朗宁手枪,但后来人们都称这些手枪为柯尔特手枪。其自动方式有两种,一是自由枪机式,二是枪管短后坐式。口径有0.38英寸(9毫米).0.32英寸(7.65毫米)、0.25英寸(6.35毫米)和045英寸(11.43毫米)其中口径为045英寸的M1911、M1911A1除了柯尔特火器公司制造外,还有雷明顿武器公司制造的。0.38英寸口径的手枪于1900年定型。1902年勃朗宁又根据M1900进行了改进设计,定为M1902军用型。该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发射9.23毫米半突缘式柯尔特手枪弹。后来勃朗宁又设计了0.32英寸和0.25英寸的柯尔特勃朗宁手枪,这两种手枪生产量较大,解放前流人中国较多,中国俗称“马牌手枪”
1910年,勃朗宁设计了一支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的手枪,该枪具有构造简单、机件坚固耐用等优点,此枪参加了美国陆军军用手枪的选型,经过严格的试验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定型号为M1911。
1926年,美国军方根据使用M1911的经验,对该枪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主要有:握把背部是弧形,以便更好地握持;扳机向里缩短了一些,表面有刻纹,以便更舒适地扣动扳机,改进后的M1911命名为M1911A1。
勃朗宁设计,柯尔特武器公司和雷明顿武器公司制造的M1911和M1911A1手,作为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从1911年列装起,至20世纪80年代,装备时间长达70多年,除了比利时和美国制造勃朗宁手枪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仿制勃朗宁手枪,如加拿大曾制造过大威力勃朗宁手枪其型号有MK1和MK2式等 [13]
  • 中国仿制
上海金陵兵工厂等仿制的M1900式勃朗宁手枪。由于勃朗宁手枪体积小、制作精良,在八路军、新四军中视为“高档”武器,一般作为中高级干部佩枪使用。
中国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一些兵工厂也能仿造勃朗宁手枪,如新四军第五师的兵工厂就曾自制数百支勃朗宁手枪 [4] [15]

总体评价

播报
编辑
勃朗宁M1911手枪的高装弹量和快速弹匣很快成为现代手枪的设计标准。该种手枪1911年成为美军的制式手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到1986年才退役,创下了手枪服役时间最长的纪录。世界上许多国家对M1911进行仿造,其总产量超过250万把,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手枪 [1] [10]。(新浪网、中国军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