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条侯周亚夫VS吴王刘濞,最终究竟鹿死谁手

浪子飞云讲历史 2019-11-15

条侯周亚夫乘坐六匹马的驿车,到达了荥阳与士兵会合,荥阳的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楚汉争霸时期,就是主战场了,后来诸吕之乱时,灌婴与齐王刘襄也曾在此僵持,可以说,对于占据关中的大汉帝国来说,荥阳不容有失。

周亚夫在洛阳的时候,见到了剧孟,曾高兴地说:“七国反叛,我坐驿车到达这里,没想到能安全抵达,还以为诸侯们已经得到了剧孟,剧孟至今没有行动。我只要守住荥阳,荥阳以东的地区就不着的忧虑了。”

在周亚夫抵达淮阳(今天的周口市淮阳区)的时候,曾向自己父亲的幕僚邓都尉询问说:“平叛的策略如何安排?”邓都尉回答道:“吴军士气正盛,现今难以和他们争胜。楚兵轻率,不能持久。

当前替将军打算,不如带领部队前出东北方向到昌邑(今天的山东巨野西南)屯驻,把梁国抛给吴兵,吴兵一定竭尽全力攻打梁国。将军深沟高垒,派出轻装部队截断淮水与泗水交汇的要冲,阻塞吴军的粮运要道。

让吴军与梁军斗得筋疲力尽,而吴军的粮食又枯竭,此时,再以全面的优势兵力攻击疲惫至极的吴军,打破吴军便是手到擒来的。”周亚夫听后,觉得这条建议很不错,便采纳了邓都尉的建议,坚守在昌邑南面,用轻装骑兵断绝了吴军的运量通道。

吴王刘濞在起兵之初,任命大臣田禄伯为大将军。田禄伯曾言:“军队只集中在一起向西攻击,不开辟出奇制胜的攻击路线配合主力,难以取胜。我希望带领五万人马,开辟另一条攻击路线沿江淮而上,收复淮南,长沙,从武关进入关中与大王会师,这是一条奇计。”

田禄伯的计策很不错,但是,此时吴王的太子刘驹劝谏说:“大王以造反为号召,这种军队难以交给别人,军队交给了别人,如果他造了大王的反怎么办?况且把兵权给别人,多一层是利害,不知有什么样的后果,只是耗损了自己的力量罢了。”刘濞听后,觉得儿子说的不错。

于是,便没有允许田禄伯单独行动,如果,刘濞采纳田禄伯的建议,那么,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必然不会那样轻松,甚至最终刘濞等人会取得胜利,也是未可知的。除了田禄伯的建议,吴军中的青年将领桓将军。

也曾建议刘濞道:“吴军步兵多,步兵利在险阻,汉军多车骑,车骑利在平地。希望大王在进军途中把 攻不下的城邑,丢在后边径直前进,迅速的向西推进到洛阳,占据那里的兵器库,取用敖仓的粮食,凭借中原群山和黄河的险要用以号令诸侯。

即使进不了关中,天下也已经得到了,如果大王推进缓慢,滞留在攻打城邑,等到汉军车骑赶到,冲击梁国,楚国的平原地区,大事就败坏了。”刘濞听后,将桓将军的话与诸多老将商议,老将们认为:“这不过是年轻人只懂得往前冲的计谋罢了,哪知道考虑大局。”

就这样,吴王刘濞也没有采纳桓将军的计谋,而是,选择了猛攻城邑,导致大军行动迟缓,在周亚夫的大军抵达洛阳的时候,洛阳还处在汉军的掌握之中,使其占据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吴王刘濞,年轻的时候,也曾追随刘邦横扫天下。

并非不懂兵事的王爷,可能真的是休养生息太久了,加之年事已高,失去了当年的冲劲,与诸多老将一般,求稳最终却忽略了桓将军曾指出的敌我双方兵种间的优劣差别。周亚夫年轻气盛敢打敢拼,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这是其能够最终取胜的因素之一。

反观,吴王刘濞因谋反而失去大义,所以,心中难免多疑,虽然明知道田禄伯的建议是十分中肯的,但是,却害怕其反叛不敢采纳,错失了取胜的第一个机会,因担心快速推进,导致后方不稳,而选择攻城拔寨,稳扎稳打,却最终导致了行军迟缓,丧失了主动权。错失了取胜的第二个机会。

假使,吴王刘濞能够采纳田禄伯和桓将军的建议,那大汉帝国的历史必将改写,因为,就算强如周亚夫,也未必能击败彼时的刘濞及其所率领的七国联军,当然,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同样也没有假使,刘濞的失败已然成为了定局。

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求分享,求点赞,求收藏,谢谢支持。 平定七国之乱的条侯——周亚夫在汉文帝时期都做了些什么

七国之乱爆发前——各诸侯国都做了哪些战前动员

《三国系列》03曹老板的人生巅峰

《三国系列》02历史上的周瑜有着怎样的儒将风采

《三国系列》01苏轼眼中的赤壁古战场是否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