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没有条件参加讨董联军,为什么三国演义中18路诸侯却有他?

孤罔炎史 2020-07-04

如果简单对比一下正史中的关东联军和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会发现,关东的几路诸侯,虽然增加了孔融、陶谦、公孙瓒这3路并没有参与讨董的诸侯,但起码从道理上讲,他们还是有条件参战的(刘备虽然并非一路诸侯,但根据王粲的《英雄记》所载,刘备当时也起兵参与了讨伐董卓)。

但唯独马腾是个例外。第一,马腾早在汉灵帝末年就和边章、韩遂二人在西凉起事,在董卓叛乱的时候,他仍然是站在朝廷的对立面上的,又怎么可能起兵反对董卓?第二,作为西凉的军事势力,马腾要想进入关中参与酸枣会盟,势必要从董卓的身后走到他的身前。董卓再傻再笨也不可能让这种明显对他不利的事情发生啊。何况董卓是个熟知兵事的人。

所以,马腾是于情于理于条件而言,都不可能参与到讨董大军中来的。因此,即便罗贯中再不熟地理、不懂军事也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更不要说他也是参与过元末起义,给张士诚做过幕僚的,不可能连这么基本的东西都不了解。所以,他一定是有自己特殊的用意。

而这个用意其实也简单。马腾这个人,在演义中扮演的角色其实不太重要。他比较重要的事情,一是参与了衣带诏,二是被曹操诱骗杀害。前者是他忠诚的表现,后者则直接逼反了马超。而这两件事也将马腾狠狠地定义成了大汉忠臣。其实,如果没有马超的存在,马腾到底是不是忠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腾的忠臣身份将直接影响马超的形象。

罗贯中着力塑造的五虎上将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讲,比正史中要丰满得多、厚重得多,也更突出一个“忠”字。而这些人的忠,也将最大限度衬托出刘备的“心系汉室”和他的仁义形象。因为只有这样一个仁义、有情、忠贞不渝的君主,才值得这么多有才又忠义无双的人心甘情愿唯他马首是瞻。

然而他的这种刻画,对于了解了一些历史记载的人来说,反而是充满了荒诞的意味。正史中,即便不给马腾带上乱臣贼子的帽子,他也绝对称不上是大汉的忠臣。且不说他一没参与过讨董,二没介入过衣带诏事件(衣带诏事件本身也疑云重重)。他谴子入京为人质的行为,是在钟繇一番陈说利弊后做出的最优选择而已,与忠诚二字没有半毛钱关系。也正是在有子入朝为质的前提下,马腾才会在未来派出马超和庞德,协助曹操讨伐高干。这同样是马腾计算利弊的结果,与忠诚无关。

而他最终选择入京为官,则一方面是因为与韩遂不和,有寻求曹操庇护的意味,另一方面则是迫于来自曹操的压力不得不为之。但问题是,马腾入了京,马超还在关西,而且还统领了马腾的部众。对于许昌而言,这一支部队依旧是时刻存在威胁的。所以钟繇依旧坐镇长安,目的就是严防死守这群乱臣贼子,以防他们作乱威胁关东。

但马超接下来的操作却除了让人看到他的冷血和无情,根本没有半点忠义的意思。马腾进京3年左右的工夫,马超就和韩遂联合起来攻略地方,进军潼关。这分明是要逼死马腾的意思啊。父子之间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才会让马超如此没有顾忌的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史书没写,所以,这或许只是马超性格的一种体现而已。

这也是未来,为什么庞德之兄庞柔身在蜀中,但他却一心为曹操赴死;为什么马超在刘备拿下成都一事中立下大功,还是带兵前来入股,却遭受了刘备极度冷遇的重要原因。马超这个人,是看不出什么忠诚的。所以庞德义无反顾弃他而去,刘备则任而不用时刻提防。

将这样的人物,硬生生塑造成高大伟岸的形象,非但不能衬托刘备的正面形象,反而像是在诋毁刘备。也正是在众多禁不住推敲的细节中,刘备才有了“显其长厚而似伪”的评价。这对于历史上那个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英雄之器的刘备,那个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的刘玄德而言,实际上充满了不公。

他不是一个假仁假善的形象,一个至死都可以给儿子留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谆谆教诲的刘备,即便他是装出来的仁义,他装了一辈子,那他也是仁义的。

往期推荐: 山东自古出名将,武庙十哲中有一半都是山东人,你知道都是谁吗

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