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医生口述: 70岁老人跟我撒了个大谎,就为了进发热门诊

天才捕手计划 2020-02-08

大家好,我是陈拙。

居家隔离十几天,没人想在这日子口乱跑,所有被人们避之不及的场所里,医院是最危险的。

但这一天,发热门诊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身体健康,谈吐有理,却偏偏请求医生开一张“无病毒携带者”证明。

原来,在疫情爆发之前,老人就被隔离了。

这是《瘟疫瘟疫你快走》系列的第三篇。

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早上7:30。

走进感染性疾病科更衣室,换高温消毒的蓝色洗手衣,戴帽子、医用口罩、护目镜,工作服,再穿防护服、手套。整套装备到看不出我是谁,我只用了五分钟。

我走向那个独立的5层小楼——一层发热门诊,二层隔离病房。

远处走来一个同样全副武装的同事,打了招呼才分辨出是与我今天搭班的好久没见的护士莉莉。

我跨过了小楼门前那道警戒线。

坐在一楼2号诊室里,我真是既放松又紧张。

放松首先是我们这很少有人大过年的进医院的,多少有点避讳,特别是老人。

放松还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事在我们这个省会城市已经尽人皆知了,大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谁没事到最危险的医院来呢。

之前可不是这样的。

我印象里,1月20号之前,也就是武汉封城的几天前,我们这有关疫情的消息传播并不多,毕竟不在一省,有些距离。我当时是有点担心,还在想,武汉那么多好大学,总有我们当地学生吧,他们快回来了,万一传染播散开就不好控制了。但还是没想到最后会那么严重。

大概20号情况就一下子变了。23日整整那一天,24小时,我们几个医生一共接诊了500个发热患者!一位医生半夜4点半说出去喝口水,没想到门口等着8、9个患者。

大家比之前警惕性高了,不会出现之前四五号人一起挤在我诊室的情况了,都排在走道,一直延伸到发热门诊小楼外面的停车棚的一角。

那两天其实不少发热患者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但一张口就说,医生我买10包口罩!我们医院哪卖口罩呢!

不过武汉封城消息加上24日大年除夕,这几天来发热门诊的少了很多。

但这个大年初五,我格外警惕、紧张。因为就在前一天,28日,我们城市确诊了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我们都吓了一跳。

那是一家4口,儿子、儿媳妇、小孩,还有一个80岁的老人,都是武汉人,22日晚上自驾车跑出武汉,来到我们这住了三四天,发现症状才就医的。

我们知道,终于来了。面对病毒,老百姓手无寸铁,我们医生就得义无反顾“打怪兽”。

那天初五一早,看过四五个病人,后面没有人候诊了。我打开诊室门和莉莉聊了几句——

“今天人少多了。”

“是啊,这不是电视新闻里、公众号里都在刷,叫大家别出门,别恐慌,别来医院凑热闹。”

我们没聊两句,门口就走来了一个病人。

来的是一个老爷子。

老爷子70多岁模样,戴一顶暗灰色八角帽,身着深色中山装。他走路很稳,不快不慢,看着彬彬有礼,端坐在了我面前,举止十分儒雅。

看他这样子,我愣了下。然后问:“老爷子,您有什么不舒服吗?”

“医生您好,我没有症状,我是来开检查的。”

“您能不能告诉我,是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发烧、打寒颤、怕冷?”

“我没有。”

“是没测体温吗?”我看了下莉莉的体温检测表,36度7,正常啊!没发烧,怎么让他进来的呢?

老爷子有些不好意思。他说自己撒谎了,刚才和护士说自己在家发烧了,要不进不来。“我用体温计量了好几天,都没发烧。”

“那您有没有咳嗽,有没有咳痰呢?”

“没有。”

“有没有觉得体力下降、肌肉酸痛?”

“没有。”

“有没有走一小段路后很喘,需要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走?或者不活动都觉得呼吸困难?”

“没有。”

“那您半个月内有没有去过武汉,周围的邻里、亲戚、朋友,有没有和武汉来往的人群密切接触过?”

“没有。”

“周围的人有没有类似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的症状?”

“没有。”

“半个月内有没有参加多人聚会?”

“没有。”

“有没有去过超市、商场、车站等人流量多的地方?”

“没有。”每一个“没有”都伴随着老人坚定的摇头。

我一脸疑惑,没有疫区接触史,没有流行病学史,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那么疑似新型肺炎的可能性很小。“您出门都有戴口罩吗?”

“除了今天来您这,我很多天就没出过门。”

“医生,您刚刚说的这些情况我都没有。我不抽烟,也不喝酒,没有高血压,没有冠心病。我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不舒服,我就是来开检查的。”

我越来越困惑了。

“为什么呀?老爷子您知道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染了很多人吗?我们这里是定点发热门诊,就是专门接诊有发烧的病人,现在人人都避之不及的地方,没有不舒服您为什么来医院呢?又要检查什么呢?”

“我真的没有不舒服。”

我在敲门诊病历,脸对着电脑,用耳朵听老爷子的回答,没有注意到他的表情,说到最后一两句,我听出他语气里有点抱歉,还笑了一下,好像觉得不太好意思,麻烦了我。

我的手停下来,和他面对面,看到老爷子的头往下埋了一些,两只手把挂号单对折了一次,又对折了一次,然后又放开,捋平了。

“我就是来开检查的。”

我只有奇怪。

心想,当下湖北疫情这么严重,我们所在的城市也早早地开启了一级响应。医院现在是人人都避之不及的地方,慢性病患者都尽量不来医院,这老爷子,一身雅士之风,毫无症状,为什么偏偏这时候来医院?他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我走到诊室外环顾四周,问过分诊护士,发现候诊厅里还在排队候诊的人只有1个,而这患者已被叫到号,正走向另一间诊室。我转身回到我诊室的座位上。

“老爷子,今天大年初五,过年期间来看病的人少,我刚看了下在您后面已经没有人排队了,能不能跟我说说,为什么您没有症状还来医院呢?您说您想做检查?您想做什么检查?是想做个体检吗?”

“我知道,一般人都是身体不好了才来医院。我自己是真的没有什么不舒服。”老爷子似乎放开了点,开始讲他的事。

我没看错,这老爷子退休前是一所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怪不得一身书卷气。

老爷子从退休后就一直呆在家里,后来老伴走了,不会打牌也不会打麻将,平日就更少出门了。

他一儿一女,女儿在外地,一般过年才回来,还是隔年回一次,另一个春节得去女婿老家过。儿子、媳妇、孙女和老人在同一个城市,住的也不远,但平时忙工作,来的也不多。多是节假日聚一聚。

从医保卡上,我看到老爷子就住在医院后门相隔一条街的小区里,后来他告诉我,那套房子他留给了儿子,自己一直住在老家拆迁后的安置房小区里,和我们医院隔着一条江两座桥。

那里不是乡下的大院子,老爷子跟邻居很少交流,有时候在阳台收衣服,会隔着窗户聊几句。

寂寞了老爷子就弄些花花草草,他家阳台上有好些好看的植物,再收拾下屋子,再看看手机,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变化是从1月中旬9岁小孙女放寒假前后开始的。

放了寒假,小孙女仍旧白天就在老爷子这,玩手机,看ipad,做作业。晚上爸妈下班接回去。

可差不多一月中旬开始,先是儿子、媳妇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了,好像特别忙的样子,接上孩子就走,不在家吃饭,也不太说多的。

老爷子问儿子是不是忙?怎么不在家里吃饭?是不是加班了?儿子含糊地说,挺忙的,在单位随便吃过了。老爷子也就没多问。

再后来,他俩就不把孙女送老爷子这了,而且早上带去单位,老爷子就更纳闷了,又问他们,你们加班带着孩子怎么工作呀,留在家里我帮你们带多好!儿子奇奇怪怪地没说啥。

1月17日那天,小年。按我们这儿的习俗是一家子要一起吃晚饭。

老爷子从早晨就开始张罗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孙女、外孙7口人一起吃饭,女儿他们一家正在从外地过来的车上。结果儿子电话里跟他说:“爸,咱就我们跟你随便吃一点就行了,现在国家不提倡多人聚会,大姐刚从外地回来,一路上也不知道有没有接触湖北人,两家人都有孩子,咱就别聚了。

老爷子那两天从电视和手机上也看到了新闻,也知道这冠状病毒肺炎闹得挺严重,从武汉到全国上下了。当时他想,如果按照隔离时间14天算的话,女儿过年在福州这段时间都不够,恐怕是见不上了。

很快,女儿、女婿与外孙女刚下车就给老爷子打来电话。说客运站刚出来,人特别多,也不知道周围的乘客哪个是湖北的,她们就先不回老爷子这了,就先在自己的房子住几天。

我问老爷子时,他想起来也是20日,他看到钟南山院士在新闻里第一次说到了这个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虽然本地还没有确诊病例,虽然还是感觉不是滋味,但老爷子觉得女儿暂时不回来团圆“也是可以理解”。

问题是儿子的做法没法让人理解。小年之后,他们继续奇怪地带小女儿上班而不是送到爷爷这里。

有次老爷子忍不住了,叫来儿子问。儿子说——

“新闻上说了,这个病毒性肺炎多发生在老年人,而且老年人一发病就特别重,死亡率很高,您在家自己多注意身体,没啥事别出门了。”

“我们带孩子出去避一避……”

“他们可能是怕我病了,然后传染给孩子……”老爷子看着我说,他把挂号单一把抓到手心里,拧皱了。

有一两次孩子赖床,没起来,留在家,老爷子跟孙女聊起来,孙女说:“妈妈说这次肺炎好多老人家的病都很重,所以才把我带到妈妈单位去,到吃晚饭才回来。”原来媳妇也这样想,还灌输给了孩子,老爷子更失落了。

老爷子后来很少见孙女,大家就除夕晚上简单吃了一点饭,儿子三口就赶紧走了。

初一到初四,老爷子就那么一个人在家憋着,也是在自我隔离和观察,虽然他是老年人,但是身体很健康。

老爷子叮嘱儿子上班要注意保护自己,多洗手,戴口罩,公司里有应酬别去了,早点回家。

憋了四天,想了四天,老爷子越想越坐不稳了。

“所以,我今天就是特意来医院,我就是想抽血、拍片,确认一下我有没有感染这个病毒。”

我恍然大悟。开始和老爷子解释——

“老爷子,我跟您说一下,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它的定义是一种传染病,但凡是传染病,一定要有三种要素,也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从我刚才的问诊,和您提供的信息,首先您没有去过武汉,也没有和从武汉来往的人群有过接触,也就是说您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从医保卡的信息我看到您住在医院后门相隔一条街的距离,您只出这一次门,戴了口罩,现在大街上人非常少,这个传播途径,也基本排除了。第三点,易感人群,确实,就目前的病例统计分析来看,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之后,病情比较严重,但是这并不表示说,老年人一定会得病。而且您既往没有基础疾病,更没有发烧、咳嗽等等症状,所以,您存在疑似感染的可能性很低。”

“您听得明白我上面的意思吗?”

“我明白。”

看着老爷子嘴里说明白却根本没有离开的意思,看着又没别的病人,我干脆说,“您方便现在给您儿子打个电话吗?我来跟他解释。”

老爷子愣了一下,然后先从包里摸出老花镜戴上,再摸出手机,一个键一个键按地很慢,又愣在那里。我不知道他是就怕儿子上班打扰他,还是觉得这样可能增加一些矛盾。他就把手机在手里握了7、8秒。

终于拨了。通了。

“在单位?你现在有时间接电话吗?”感觉老爷子问得都有点小心。

得到肯定回复后老爷子说,“我在医院,有个大夫有几句话想和你说。”接着就把手机递给了我。

“你爸爸平时身体很健康,而且按照我们最新的诊疗标准,你父亲没有一个是符合的,我可以不开检查。是吧?”我也说得直接。其实我心里也是有点埋怨的。

“但既然老人家有这个要求,我会给他开检查。但我不希望你父亲回家之后再背着这个包袱,如果他检查OK的话,我希望你们家里能够更和和美美的。”

他的反应其实也很平静,很淡定。听上去甚至很可能是知道父亲来医院的。

“我知道也很明白,我很了解,我爸身体一直很健康。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还是得做出来,还是得去让他证明一下,也是给家里人一个放心么。”

挂了电话,老爷子向我点了个头,然后迟疑了一会儿——“要不,还是给我开检查吧医生。不然就这样平白无据回家,我怕我儿媳那边……”

我很无奈地开始写病历。

“我可以给您开,但是,我希望您能理解,您不需要背着这么大的包袱的,可以吗?”

“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的。谢谢你医生。”

我给老爷子开化验单。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部CT平扫。老人家要平白无故受一次辐射。

我向老爷子指点了抽血与做CT的地方,他起身向外走,步速很快,还是稳稳当当,一席书生气。

20多分钟后,老爷子走到我面前。

我打开电脑影像系统。指给他看——

“肺部CT,正常。血象,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

他没有得肺炎。其他血常规全都正常的,然后稀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这些指标也都很正常。在我面前的,真的是个很健康,很健康的老人。

“您可以安心地回家养花带孙女了!不过还是记住,勤洗手,尽量少出门,出门的话戴口罩。”

老爷子咧嘴就笑了,走的时候,他如释重负,似乎背都挺直了。

昨天,2月6日中午,我想了想又给老爷子去打了个电话。我有点惦记他。

老先生有些意外,听我说是就诊回访,很快就谈了起来。

我先问他这几天有没有咳嗽、发烧的症状,或者呼吸困难、胸痛。他说都没有。然后我就问他,邻居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也说没发现。

我接着把问题扩展到他的儿子、女儿,问他们是做什么工作,是不是在商场、客运站类似接触人多的单位。老爷子说不是,就是公司职员。

老爷子说自己退休工资完全够花,住的拆迁房是住宅区,就和一个个盒子一样,不像以前的大院,邻居都能出来玩,总能见着。现在自己有时阳台上养花,碰到另外阳台上的邻居也出来“放风“,隔着窗户才聊一聊。

我能感受到老爷子的孤独,某种意义上,他的日常就是在隔离。

我怕让他不好受,就把话题引到那天来医院回去后家里的状况。我问他,

“我初五跟你儿子打过电话,那之后您回家情况有改善没,儿子会不会还是见不到面?或者很晚才过来下。”

“都跑啦!“老爷子说,“假期也延长了,孩子就自己带了,就不过来我这了。” 小孙子从重庆回来之后一直在女儿女婿家里,没来过老人家这边,老爷子没见上。“两年回一次家,我都不知道下回能不能见到他。”老爷子声音很低沉,后面又笑了两句,我听着有些难过。

在一定程度上,我能理解儿子与老爷子当下这种隔离,但他们现在的状态肯定也不是最好的。我们既要安防死守病毒传播,更需要此时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理解与关怀。隔离了病毒,别连心也隔离了。

挂电话前,老爷子顿了顿,缓缓地对我,“等到了春天,瘟疫走了,真希望能重新再过一次年。”

我也这样盼望着。

这是【瘟疫瘟疫你快走】系列的第三篇:一张“团圆”的检验单。

因为疫情,节日里的团圆也成了需要去等待实现的愿望。

医生林八爪记录下完老爷子的故事后,向我展示了一张照片:

这是老爷子发给她的,一起放风筝的是他的孙女。“这是我的手机背景,很漂亮。”老爷子说。

或许,每个家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一个完美的。但疫情把它们推了一把。

林八爪记录下这个故事,也希望把人的思考也往前推一步:隔离了病毒,心不要也隔离了。

耐人寻味的故事,不止发生在发热门诊,武汉某冠型病毒定点救治医院的夜班大夫,给我讲了另一个故事。

这是【瘟疫瘟疫你快走】系列的第三篇:一张“团圆”的检验单。

最近一周,这个系列会在每天下午2点,与你见面。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瘟疫瘟疫你快走】系列过往)

疫情中的求医者:穿越四个城市带弟弟去治肺病,火车上得知疫情爆发了

疫情下的放射科:我不能对你说,上一个做检查的可能是感染者

(文中部分人物系化名)

编辑:扫地僧 牛大碗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